詩作賞析|龍青〈故鄉〉

林宇軒
Apr 20, 2021

--

原文刊於「每天為你讀一首詩

故鄉 ◎龍青

⠀⠀⠀

除了包覆

柔軟的包覆

她什麼都不能做

⠀⠀⠀

強硬、蠻橫

此刻都在她體內

以放射線裂開的方式膨脹

從最敏感的味蕾

到最敏感的心

無數隻蟻類在啃咬、拱爬

⠀⠀⠀

她需要他。

肉與肉的摩擦

進與退的反復測試、琢磨

含在嘴裡,噙在舌下

他是她喊不出聲的故鄉

⠀⠀⠀

詩作作者簡介

龍青,天性頑劣,信奉所有,不接受被教化。得過長篇劇本八十萬首獎,開過兩間藝文咖啡館。曾任傾向文學社、自由寫作編輯,現為青年日報專欄作家、斑馬線文庫副社長。出版個人詩集《有雪肆掠》、《白露》。

「故鄉」之於人的意義是什麼?除了是我們出生的地方,更代表一個永遠無法抹滅的記憶,並影響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。可以這麼說,故鄉形成我們對世界初步的觀念,往後的所有連結都是在這個地方向上逐步建構而成的。

在〈故鄉〉這首詩中,詩人選擇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方式進行書寫,以旁白的角色敘述詩中的動作、感官與想法。在詩人眼中,「她」所能握的所有事情只是「柔軟的包覆」,除此之外什麼都無法給出。對於這種身處於被動狀態的情境,詩人不明寫她無法決定與改變的窘迫,反而以委婉地方式呈現出「她」被宰制的命定論。

因為沒有更多可以要求與給出的,「她」能做的所有事只是接受。離鄉做為一種不可逆的過程,我們只能盡可能趨近過去的真實,而永遠無法抵達;而雖然永遠也無法抵達,但詩中的「她」卻還是甘於如此,必須窮盡所有感官與經驗去努力,畢竟故鄉之於自己就如同過去之於現在,而遺忘歷史的人沒有未來。

詩人帶領我們從味蕾的感官進入到精神層次的內心。在詩中,「她」所感受到的只是無數隻蟻類在她的身上「啃咬、拱爬」;而在詩末,詩人以「他是她喊不出聲的故鄉」作結,為整個敘述的角色進行定位,由此將「她」前文所有的舉動與心境進行一個收束。從這裡可以觀察出,這首詩所塑造出的「回到故鄉」是一種圓滿,而這個圓滿是空間上的,更是時間和精神上的。

從精神層次的方式來觀看,第一節的「包覆」並不僅止於身體上,而是心靈上對於意念的隱忍與細膩;也正因為如此,世界的一切都像是無數的螞蟻對詩中「她」的身心進行最艱難的騷動與考驗。「想念出生的地方」所體現出的鄉愁,所指的只能是土地嗎?或許我們可以更深一層地以此去解讀靈魂與身體的關係。

詩人以「故鄉」的概念進行個人情感的鋪敘,讓文本在情慾之外,能夠有更深層、更長久的描寫。相較於單純的畫面,詩人細膩地寫下了感官,包含「感官運作的細節」與「感官失效時身體與心靈的拉扯掙扎」。也因為詩人選擇了這種視角進行書寫,身為讀者的「我們」得以更清楚地從文字營造出的畫面去層層推進,代入自己的身份,進而一步步進入詩中角色「她」的內心。

以概念來比喻,這種包覆、渴望被填滿的狀態便是一種「靈魂的鄉愁」。當詩中的她對於眼前所見、身體所感受到的一切極其想望時,這種需求的滿足是無法透過簡單的感官而表達的,所以詩人才會寫:「他是她喊不出聲的故鄉」。

詩中「她」的處境如此,那我們呢?回不去故鄉的我們還能擁有什麼?一輩子追求短暫的快樂,抑或只是永無止境地抵達與追尋?或許你還未走出這種失落與孤獨,也或許你足夠幸運,遇見了一個讓你回想起靈魂故鄉的人。無論何者,如何處理自我靈魂的鄉愁都是必須面對的課題,畢竟在我們出生的當下,便已經永遠離開了故鄉。

--

--

林宇軒

1999年生,臺大臺文所與北藝大文跨所就讀。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編輯,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、香港青年文學獎等。2018年獨立出版詩集《泥盆紀》,2021年度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。